消委會教你認住潤唇膏保濕成分 提升皮膚水分30%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10/16 14:48

最後更新: 2017/10/26 12:39

分享:

分享:

踏入秋天,大家開始帶備潤唇膏,但是潤唇膏有甚麼成分是好的,有甚麼成分應該避免接觸?消委會搜集了市面10款非礦物油類的潤唇膏,查看成分和標籤資料,發現當中有些成分可能令皮膚出現過敏或影響內分泌,消委會亦教大家如何選擇潤唇膏。

消委會在報告指出,潤唇膏中有以下的成分是可以達致保濕的效能:

  • 蜂蠟(beeswax/cera alba)
  • 棕櫚蠟(carnauba wax)
  • 小燭樹蠟(candelilla wax)
  • 或者源自礦物油的微晶蠟
  • 蓖麻籽油(Ricinus Communis seed oil)
  • 乳油木果油〔Butyrospermum Parkii (shea) butter〕
  • 荷荷芭籽油〔Simmondsia Chinensis(jojoba) seed oil〕
  • 辛酸/癸酸三酸甘油酯(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

潤唇膏主要靠在唇部皮膚形成密封的薄膜以減低水分從皮膚表面流失,從而達至保濕的效能,情況有別於保濕面霜以保濕劑(humectants)來為皮膚保濕。

潤唇膏普遍含有蠟質(waxes)例如蜂蠟(beeswax/cera alba)、柔軟劑(emollients)例如乳油木果油〔Butyrospermum Parkii (shea) butter〕等成分,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防止水分流失,以及令皮膚變得較為柔軟有彈性。

癸酸三酸甘油酯有助皮膚水分上升30%

消委會綜合過往26款樣本的測試結果,發現數款以辛酸/癸酸三酸甘油酯(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這種柔軟劑作為重要成分(成分列表第一位)的樣本,在塗抹2小時後皮膚水分上升了接近30%,而6小時後仍能保持約20%的升幅。

這種成分是棕櫚油及椰子油的衍生物,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屏障,減少水分經皮膚表面流失,除了可以預防皮膚變乾,亦是一種肌膚調理劑,在皮膚表面造成順滑的感覺。

本地有售的「CAUDALÍE」和「Melvita」潤唇膏都是以這種成分為重要成分。

認住易致敏成分

消委會所檢測的10款本地有供應的樣本中,當中有兩款的潤唇膏分別標示含有6種和10種可致敏香料成分(fragrance allergens),

  • citronellol
  • geraniol
  • linalool
  • farnesol
  • benzyl benzoate
  • citral
  • eugenol
  • benzyl alcohol
  • benzyl salicylate
  • limonene

對香料成分敏感人士宜避免使用含有該些成分的護膚品。

羊毛脂(lanolin)屬密封保濕劑,可能令部分人士,尤其是敏感皮膚的人士出現的過敏反應,包括引起皮疹和紅腫,如果唇部皮膚有傷口,建議暫時停用含有這種成分的潤唇膏。而在消委會所檢測的10款樣本中,只有「BURT’S BEES」標示含有這種成分。

化學物質或會干擾內分泌

化學物質防曬劑「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被歐盟歸類為潛在內分泌干擾物。

部分海外消費者組織關注這些物質的安全性,但相信仍有待更多研究才能作出定論。有消費者組織提出,為安全起見,建議避免讓嬰幼兒、小童和孕婦使用含有這種防曬劑的個人護理產品。

此外,考慮到這個成分具有防曬效能,消委會建議,為減低對一般使用者潛在的影響,含有這種成分的潤唇膏產品較適合在長時間留在戶外時選用,而在逗留室內期間則可考慮選用不含這種防曬成分的潤唇膏。

使用含礦物油的潤唇膏有甚麼健康風險?

市面上仍有多款潤唇膏是含有礦物油成分,消委會引述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在201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基於現有的科學證據,消費者透過接觸化妝品經皮膚攝入礦物油成分,並不會引致健康風險。

儘管礦物油被廣泛應用在不同化妝品及皮膚護理產品中已有多年,目前並無數據顯示皮膚接觸含有礦物油的化妝品會引致健康影響(包括癌症),但需要留意的是,經口服途徑(例如唇膏)攝入礦物油的風險較難進行評估。

【延伸閱讀】不再愈搽愈乾 消委會推薦4款保濕潤唇膏